纸的撕裂度对卷筒纸印刷是一项重要的机械强度指标

纸的撕裂度对卷筒纸印刷是一项重要的机械强度指标。

表面强度是评价纸张表面纤维、填料、胶料之间结合力大小的一项技术指标。

表面强度高纸张在UV设备印刷过程中不易起毛,测定表面强度方法是用IGT仪(印刷适性试验机)测量,以拉毛临界速度为其表面强度,单位为cm/s。

纸张强度对印刷有很大影响,表述纸张强度的技术指标有很多种,如裂断长、耐破度、耐折度、撕裂度、耐摩擦强度等,而印刷工作者最关注的莫过于表面强度了。纸张表面强度低会造成掉粉、掉毛、起毛、剥纸、糊版等现象发生,直接影响印刷速度和印品质量。

掉毛是指非涂布纸纸张表面纤维被个别拉掉的现象。这些被粘掉的纤维附着在印版或橡皮布表面,接下来的几张印张就会出现疵点。严重掉毛时,纸毛会逆着油墨传递方向运动,与油墨混合,再填进印版上网点或成线条的空隙造成糊版。轻度糊版影响印刷质量,严重的会导致印版报废。

剥纸是在印刷过程中,因纸张表面强度差纸张表面被成片地剥落。剥纸现象多发生在涂布UV机印刷过程中。剥离脱落的碎片粘到印版或橡皮布上,没有及时清除,经几次压印后,碎片就牢牢地粘在印版或橡皮布上。碎片部分高于印版或橡皮布的其他部分,碎片相当于实地凸版会印出一个大墨点,而其周围是一个印不上墨的白环,这就是所谓的环状白斑。

为了克服因纸张表面强度不足带来的印刷质量问题,可以采取降低油墨黏度(用撤黏剂)、减小墨层厚度、放慢印刷速率、减小印刷压力等措施,但这样会降低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。纸张表面强度与造纸材料和造纸机器质量关系密切,因此表面强度髙的纸张价格很高。

伸缩性是纸张浸水或浸水后风干产生的尺寸变化称为纸张的伸缩性。纸的伸缩性是以预先在标准大气压中平衡后的纸样浸于水后,纵向或横向长度的增长量,以对原试样的百分率表示。浸水风干后的伸缩性也用这种方法表示。

纸张横向与纵向的伸缩性是不同的。纸张伸缩性是由造纸材料和工艺必然产生的,可通过印前处理减小或消除纸张伸缩率,一般方法是用回潮再晾干的方法。

纸张伸缩性对印刷过程和印刷品质量影响很严重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。第一种情况是造成多色印刷套印不准,胶印UV机印刷时每印一色经过一次润版液都会产生伸缩。第二种情况是对凹版、柔性版印刷用溶剂或水性油墨每色组印刷也都会产生纸张伸缩,这样会产生多色套印不准问题,给印后加工造成困难。第三种情况是纸张经印刷后吸潮或失水产生伸缩,再进行后加工如烫金、模切、糊盒等工序时会导致对位不准,造成大量废品。

纸张在印刷过程与存放过程中各部位吸湿不均匀时,会产生纸形的变化,如荷叶边、紧边、卷曲、皱褶、波浪纹等现象。轻度变形给印刷造成困难,重度变形时纸张不能使用。

白度是表示纸张受光照射后表面反射光能力的技术指标,也称纸的亮度。纸张白度是纸张一个重要技术指标,通常把完全反射漫射体(标准白)的白度规定为100%,用纸样与标准样在白度计上比较,反射率小的白度低。白度髙的纸,可增加墨迹与纸张的反差,使图文更清晰。用白度高的纸张印刷彩色图文,可增加颜色的鲜艳程度,彩色印刷要求纸张白度越高色彩越真实。但书刊印刷常常不需要高白度纸,因为纸张白度高,印品反差大,读者眼睛看上去黑白对比强烈,对眼睛产生强烈刺激容易使眼睛疲劳。一般书刊纸白度要求为55%-75%,新闻纸要求白度为45%-52%,胶版彩印纸白度要求为77%-87%,对彩印铜版纸白度要求最高为80%-85%。

有些印刷品,如画报线条文字和彩色图片印在同一页面上,为了使彩色图片色彩鲜艳,使用白度高的纸张,但线条文字部分反差过大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般采取两种办法,一是线条文字加网降低油墨厚度减小反差;另一办法是在印刷文字部分加浅底色以减小视觉反差。另外,并非白度高的纸张价格就高,因为造纸提髙白度的工艺成本并不一定高。